有次門診,發生了一件讓我很難過的事情。
一位焦急的媽媽,帶著剛升小二的女孩來,說孩子胸部形狀最近越來越明顯,似乎太早發育了。
「我了解了,我們來檢查胸部的發育狀況!妹妹來......」
我跟妹妹分享身體自主權的概念:沒有人(就連醫生也是),沒有人可以未經自己的同意,碰觸自己的身體。
我一邊徵詢妹妹和媽媽的同意,示意妹妹:若願意讓醫生檢查,就將衣服往上掀。
「那個......可不可以讓護理師看就好?」媽媽問。
「我怕孩子會有陰影。」媽媽又說。
當下,我立刻意會到媽媽的擔憂,畢竟醫生叔叔是男生,多少會讓家長有些顧忌。
但是,站在醫學的角度上來說,「身體檢查」是必備項目,胸部形狀明顯,雖然有可能是發育所造成,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病因。
一個謹慎的醫生,都應該親自視診與觸診,蒐集資訊後,才能進一步判斷。門診護理師沒有受過兒童內分泌科的訓練,沒辦法擔負這樣的責任。
「不能先抽血看看嗎?」媽媽又問。
我跟媽媽解釋了一次,之所以要讓醫生視診與觸診的原因。了解孩子的症狀後,醫生透過身體檢查,謹慎思考,才會有下一步檢驗的方向。
「我們原本是想要找某某女醫生的,只是都滿號掛不到。」媽媽說。
我又說明了一次必須要視診與觸診的原因,也提供了幾個替代方案,讓媽媽選擇,可惜媽媽還是過不去心裡那關,最後沒有讓我給妹妹看診,退掛了。
這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了,有時,我在看診的空檔,會想起這位媽媽以及她的孩子。
不知道她們後來有找到女醫生了嗎?
有沒有得到專業的評估呢?
會不會聽信偏方,沒有好好處理呢?
我對於專業與流程的堅持,會不會太鑽牛角尖了呢?
※
一時之間,我也沒有很好的答案。
不過,若在看診之前,爸爸媽媽事先就知道該作麼準備,應該會更順利吧?
性早熟看診事前準備,分享給各位
https://shihkang.blogspot.com/2020/08/blog-post_15.html
#性早熟